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 › 正文

许金耀:伐木班

时间:2018-06-08 13:22:09
  一九七零年四月,刚刚组建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三团(金鸡岭农场),是个白手起家的单位。一师十三团位于定安县西北部的金鸡岭,这里是丘陵地带,是个不毛之地,乱石重生,木材奇缺。为了减少国家的负担,加快瓦房建设的步伐,团首长决定自力更生,组建一个伐木班,派员到一师五团(中瑞农场)砍伐横条圆木,解决建瓦房木料短缺问题。

  伐木班由湖北籍的退伍兵李洪多同志当班长和一名老工人带队,其他的同志都是年纪不到十七八岁的知识青年,共有十二人。

  莽莽母瑞山,山高林密,除了一部分比较平坦的山坡被五团战士开荒种植橡胶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伐木班的驻地就选在离宝丰一队一公里多的山坡水沟边。

  第一天上山,知青们第一次见过这从没有见过的原始森林,心里未免多些畏怯和畏惧。

  山林里,坡陡,荆棘丛生,灌木茂密,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伐木班的战士们一边披荆斩棘,一边修“路”,一边前进,每前进一步都花费了不少力。山里还有不少野蜜蜂,黑蚊子到处飞,像轰炸机一样在战士们的头顶哄哄乱叫,脸部、腿部经常不时被野蜜蜂叮,咬得痒痛痒痛,一个红疙瘩红疙瘩地长。最可怕的是山蚂蝗,大家每每采伐回到宿舍,脱下解放鞋,都可以抓到五六条吸饱人血的山蚂蝗,脚丫上被吸得血淋淋一片,看了,令人胆战心寒。伐木班的战士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作业的。

  采伐横条,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活。首先是要求采伐的木材,木质要好,不易长虫,能用上,也就是说,采伐的木材要能做横条的,不然,采伐的木材就成为废料,白白浪费人力。

  第一次上山采伐,知青们都不懂哪些木种可以做横条,哪些木种不可以。难怪第一天采伐,就有不少人“吃了败仗”,砍的木料容易长虫,不适宜作横条,白白浪费了一天的工夫。在老工人的教育下,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大家都能熟练地认识几十种可以做横条的木种。第二是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被砍下来的木材压伤。为安全起见,李班长给大家边做示范边说,选好树木以后(要求做横条的木料长3.8米,尾部直径不少于8厘米),先要把树周围的灌木,砍除干净,以防止不测,木材倒下了时,便于逃跑,也便于作业,二是要眼睛要往上看,看清楚树木的重心在哪边,然后先在树木重心一侧砍,砍了三分之二后,再在树木的背侧砍,这样,就能保证树木能往重心的一边倒下,这样既是比较省力,也比较安全。

  那时采伐横条,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都是用砍刀或斧头,用很大的力气一砍刀一砍刀,一斧头一斧头地砍伐。砍好一条横条,汗流浃背。采伐横条,碰到的困难很多,有时候,砍下的树木叶枝被野藤缠紧,不容易倒下,这个时候,人就得爬到树梢上,把缠在树上的野藤斩断,然后把树木慢慢拖下来,这既危险又费力,往往为了弄到一条横条,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气喘吁吁。

  采伐横条不容易,要把横条从山顶上,扛回到山底下“公路”旁也很费力。我们砍好横条后,都要把横条扛到山底下的“公路”边,以便汽车拉回团部。砍木,一般都是各自为战,每人每天完成三条横条,每条横条大约有八九十斤左右,横条砍好后,一人一次扛一条,一条一条往肩膀上扛,由于山陡路滑,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横条摔倒。有一次,汕头知青小陈,在扛横条往山下走的时候,不小心,脚步踩滑了一块石头,连人带横条,一下子从二十几米的山坡上滑了下来,手脚和腿部被刮破了皮,流了不少血,好在没有碰到骨头,没有大碍。为了安全和省力,大家想出了办法,利用山陡的冲力,砍来一些野藤,绑在横条的头边,手拉着横条慢慢下山。还有,如果碰到雷雨天气,大家都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跑回驻地。

  采伐横条,虽然又苦又累,困难重重,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伐木班兵团战士,为了加快兵团建设,让战士们早日住上瓦房,他们宁可流血流汗,克服各种困难,采伐横条。经过八百多天的奋斗,伐木班完成了团首长交给的伐木任务,受到团党委的表彰,团首长称赞说,十三团的伐木班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的团队。

  当同志们胜利回到十三团团部,看到一栋栋崭新的瓦房建起来的时候,大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好像是一朵盛开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