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海垦新闻海垦要闻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海垦废弃矿山点绿成金之经验

时间:2020-09-15 14:33:35

  省内外学者专家探讨矿山修复经验

  废弃矿山点绿成金

  ■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通讯员 胡建南

俯瞰海垦莲花山文化旅游景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当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遇,“绿水青山”该如何得到保护?“金山银山”该从哪来?海南在矿山生态修复上有何作为……

  2020全国首届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儋州市兰洋镇举行,来自环保、旅游、地质等国内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80余人齐聚一堂,解析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和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模式。

  修复 因地制宜,生态为基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立意在生态,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性来进行修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在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时,一定要注定保护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以科学的规划和手段推进矿山“复绿”。“种树并非多多益善,种什么植被?要种多少?都得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考量。”

  与会专家点赞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旅游集团)以“旅游+矿山修复”的方式打造海南莲花山氡泉森林文化养生景区(以下简称莲花山景区)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经验,称赞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等原则因地制宜开展修复工作。

  海垦旅游集团针对废弃矿山中相对平坦的废石堆,加培土壤,安装输水管道,拖拉肥土5000余车,栽种3万余棵树;在带土斜坡上种植10万平方米草皮,水土流失;针对植被成活率低的破碎山体,采取网丝铆钉加固修复法,加固4万多平方米。

  我国还有不少废弃矿坑已悄然“涅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这一结果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矿坑的未来:废弃矿坑经过治理复绿,也可以开出生态之花;废弃荒凉且存在地质灾害的宕口,只要巧施妙手,也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培育 内生动力,发展为要

  “矿山治理修复肯定不能再走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老路、死路。如果把它当作一个纯公益事务,难以为继。”土地问题专家崔元星认为,矿山生态修复必须植入“市场化”理念,培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创造盈利点,为矿山修复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支撑。“所谓的市场化一方面是指积极吸引社会投入,另一方面则是指在生态修复好的矿山上依照市场手段,培育新业态。”

  崔元星盘点我国各地矿山修复历史和经验称,中国的废弃矿山治理早就有“谁开采、谁治理、谁收益、谁治理”的模式,但实际情况多为矿主受益走人、留下生态包袱给地方政府承担。假如地方政府无力治理修复便不得不长期搁置,留下环境亏空。

  另一方面,矿山的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并非一次性的治理能够根除,还需要长期的维护和运营,如果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那么财政薄弱的地方难以承担高昂的费用,即使有钱投入一次性治理费用了,也无力承担持久而庞大的维护费用,可能会导致已经治理的矿山面临二次荒废。

  早在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明确激励政策,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其中明确指出,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国有建设用地修复后可改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整体修复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以公开竞争方式分宗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同时,专家学者们还强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产业打造,必须实现与原住地居民的联动发展,即能够给所在地的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通过环境治理,在垃圾堆里修复的‘樱花庄园’区域,今年3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已经接待了大量岛内游客,还带动周边老百姓农副产品的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海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勇对莲花山景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解析,他认为,在对莲花山6处破碎山体进行修复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实现生态修复与人文旅游的有效结合,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废弃矿山在生态修复后,进行产业建设更强调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方式,控制并减少能耗、物耗和废弃物排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探索了“矿区变景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路。

  新生 多元业态,文化为媒

  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建设,为矿山的再度利用找到了出路。近年来,各类探险类、研学类旅游项目兴起,以其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特色体验受到游客青睐。这为矿山类旅游提供了机遇。

  尽管旅游潜力亟待开发,但如何在废弃矿山上走出一条“生态修复+旅游”的路子,培育出多元业态,在挖掘个性和彰显特色上还需下诸多苦工。

  “矿山是工业时代矿业开发遗留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景象,也是展示人类矿业文明的重要窗口,需要被重新认识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在崔元星看来,废弃矿山变景区,不仅要重塑植被、山岩等自然景观,还要突出工业景观、文化底蕴的人文元素,打造文旅融合的多重业态,为景区增加吸引力。“新业态的培育,需要经营者在其中注入文化内涵,在矿山里种出‘诗和远方’。”

  崔元星特别引出汤山矿坑公园的打造过程作为例子。“公园建设者把376米弧形山体变成曲面屏,将演绎矿坑实景电影《大地》,带给游客视觉盛宴。这样的做法丰富了旅游体验,又展示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我们在打造莲花山景区时,注意持续为游客提供有趣味、有内涵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海垦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向荣介绍,围绕莲花山“涅槃”故事,推出以生态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结合当地“福”文化,以矿产、温泉资源为依托,推出地质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利用莲花山独有的水幕矿坑剧场,推出主题光影秀等产品,激活“夜经济”……

  废弃矿山在旅游领域的“二次创业”能否成功,还需要众多要素支撑。“例如,其位置距离人类群居地较近,可以接受一定的商业辐射,需要有旅游人群支撑等。”相关专家表示,然而随着全国各地矿坑“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人们理应形成一个共识:废弃山未必是城市的负担,而应看作蕴含潜力的产业之矿,只要进行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往往可以成为展现城市个性和构建特色业态的全新名片。(海南日报那大9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