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不误农时。连日来,在位于文昌市的东路农场公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奏响着水稻播种“春耕曲”。
播种机在播种。东路农场公司供图
放眼望去,一块块规整、连片的水田平坦辽阔,机耕路、水渠点缀其间。然而此前,这片稻田却是一片废弃的鱼塘。2021年以来,东路农场公司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复、复耕,并逐步推进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将这里变成了一片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
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如今,农田里的新气象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好前景。
无人机在喷药。林勇 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机装备驻扎田间。站在稻田边,东路农场公司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忙得不亦乐乎,“过去,一人翻地1天只能完成3亩,播种10至15亩,而机械化播种一台机器一天就能翻200亩地,播种可达100至120亩。以往一人背着几十斤打药桶,一天才施16亩的肥,但无人机一‘登场’,一天120亩不在话下。今年我们水稻播种全程推行机械化服务,省时、省工、节本,效率真的高!”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今年开春以来,该公司便开启了春耕加速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了江苏的沪旱19和本地特优128这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修复区和整理区进行播种。
“这两个品种食味品质都不错,且具有高产、抗病性强的优势,而江苏沪旱19抗旱性更强,亩产均达1000斤,120天便可收获。我们将这两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将为优质稻品种更新、示范推广,扩面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林勇说。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东路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按照海垦集团党委的要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扛起兴农担当,推动“东妃”大米品牌化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放眼东路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在进行,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来源 | 海垦融媒体中心
记者 | 林倩 通讯员 黄闻涛 李子敏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业邮箱: 3538774633@qq.com
联系电话: 0898 -685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