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产业发展产业动态 › 正文

政企研共商海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时间:2024-06-19 09:54:32

  一颗小小的油茶果包裹着国家粮油安全、绿色发展的大乾坤。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海南种植历史悠久,被列为我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中的“六棵树”之一。作为国家油茶重点拓展区,我省下发《海南省油茶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2023至2025年计划新造良种油茶林81万亩,改造低产林1.8万亩。《方案》的出台为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按下了“加速键”,也为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提振了信心。

  海南油茶如何补短板、强品牌?近日,中国(海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澄迈县举行,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扩种油茶 加强良种选育

  由于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油茶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缓解我国食用油料短缺问题作出的重点战略决策。

  在2020年以前,我省油茶种植面积仅12.3万亩,全省油茶籽产量729吨,油茶籽加工产量超过100吨的仅有澄迈、琼海、定安3个市县。

  海垦集团“海柚”山茶油。 蒙美顺 摄

  为此,全面推广良种壮苗、有序拓展种植规模,加快推进油茶种植提质扩面,不断提升粮油供给保障能力,积极培育海南油茶产业新的增长点迫在眉睫。白沙黎族自治县通过推广异地种植油茶模式,自我加压承接异地种植指标,争取资金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至3万亩,并从研发、种苗、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一体推进,提升油茶产业效能。琼海市将从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新造良种油茶林3.06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0.42万亩。除了扩大种植面积,海南油茶应该如何提高产量?在专业人士看来,一方面要加快良种选育和推广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攻关,突破油茶自交不亲和等技术难点。

  “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种植面积偏小、总产量低,对国家食用油安全保障的贡献有待提升,主要是缺乏适应海南生长的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是缺乏专门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海南大学油茶团队负责人、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党委书记黄东益介绍,海南大学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研究与推广应用,设立了“热带油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并给予重点支持,现已形成海南大学热带油茶“三圃一园”、热带油茶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油茶产业联盟等六大热带油茶专项平台。

  海南省油茶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海南大学油茶科研团队首席专家赖杭桂指出,热带十倍体油茶是海南特有的油茶资源,由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等生态因子演化形成。十倍体油茶在海南分布区域最广,是海南岛最适宜的油茶栽培树种,在调查居群中约占比为70%,其余30%为八倍体,其他倍性如六倍体普通油茶、二倍体红花油茶等近年引入海南地区品种均表现出不适应性。海南应将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的热带十倍体油茶种作为主要选育种方向。

  技术加持 赋能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对油茶种质资源调查评价不够,缺乏适应热区高温高湿环境的油茶良种及其相应的繁育技术,大多数农户采用粗放式的种植模式……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油茶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农户增收。

  澄迈县是海南油茶主产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惠农工程来重点发展,在高标准油茶林建设、良种基地建设、加工、品牌、市场渠道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突破产量不稳定等发展瓶颈,自2013年起,澄迈县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油茶产业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优良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同时,澄迈县相关企业多次到湖南、江西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与经验,引入了高接换冠等一系列成熟的茶树栽种技术。

  2017年以来,澄迈县福山镇长安村、花场村等地陆续建设油茶低产低效林高位换冠嫁接技术推广示范点3个,面积达250亩,通过新技术推广运用,油茶质量、茶油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亩产油茶籽由原来的不足4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以上,每亩增值1600元以上。

  无独有偶,琼海市依托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热带试验站的优势,提升油茶良种选育及供应能力,同时推广油茶良种及配套技术,目前正在推广琼东2-8-9等油茶良种。同时制定“种苗培育、油茶种植、油茶加工、茶油质量”等4项油茶产业标准,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环节有标可依、依标生产。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12个涵盖油茶育苗、种植、加工等环节的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点。

  海垦集团也在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走进红昇农场公司1000亩油茶核心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工人们正在修枝剪叶,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要提高油茶种植、加工水平,关键在科技。”红昇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组织职工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种植5000多亩油茶树,但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为此,该公司选择长势良好、土层深厚平缓、交通和灌溉便利等条件较好的1000亩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与省内加工企业合作,面向市场推出山茶油产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红昇农场公司在东升基地管理中心广青生产基地1000亩核心油茶产业园内举办油茶种植管护技术培训班,现场“问诊把脉”,讲解油茶保花保果、高接换冠、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等技术知识,同时宣讲农业政策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技推广应用,并对职工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开出一剂春季油茶产业管护的“良方”。

  延伸产业链 提高市场认知度

  除了采用传统方式加工的现榨茶油,手工茶油精油皂、抑菌产品、护肤品等油茶产品不断丰富消费市场,海南油茶创新驱动做好油茶深加工这篇“文章”,不断延伸油茶产业链,丰富产品多样性,探索油茶更多价值,提升海南油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所副研究员金丹指出,在加工环节,加工水平不高、加工主体良莠不齐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销售环节,对假冒伪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这些都是海南油茶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国内尤其是北方地区,大家对‘海南山柚油’了解很少。建议学习湖南、江西等种植大省的经验,成立省级工作专班,统一规划指导全省‘山柚油’的种植、加工、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等。海南应积极申请‘海南山柚油’农产品地理品牌标志,避免各市县单打独斗,建议文旅部门将‘海南山柚油’作为旅游特色伴手礼在全国推介。”闻儒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孟说。

  海南丰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枫认为,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也是一大制约因素,“目前茶油产品主要以食用油为主,缺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茶油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我们旗下品牌‘海优宝’将在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探索油茶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近年来,海垦集团多家种植油茶的农场公司都注意到了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在产品形象和品牌推广上下功夫,纷纷注册相关油茶品牌,比如中坤农场公司“坤香红”油茶品牌、母瑞山农场公司“母瑞山”油茶品牌、红昇农场公司“百野萃香”油茶品牌等。

  记者了解到,海垦集团将探索“组织联建,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依托海垦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心和硬实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海垦集聚,逐步构建起育苗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智能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实现油茶质量、产量实现双提升。


  来源 | 海南农垦报

  记者 | 郭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