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稻浪翻滚。东路农场公司588.4亩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早稻迎来了成熟收割期。
7月29日,记者走进该水稻基地,只见两台收割机在田间轰鸣驰骋,所到之处稻穗尽收,割稻、脱粒、秸秆还田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变成金灿灿的谷粒。等收割机内稻谷满仓后,饱满的稻谷顺着自动化管道倾泻入等候的货车上,扬起阵阵稻香。
两台收割机在田间同时作业。
“一台收割机一天的作业量可达60亩,如果靠人工,一亩地得好几个人忙活大半天,科技赋能让我们的工作效率翻了几十倍。”站在田埂上,东路农场公司经营规划部副部长邢维敏指着高效运作的收割机介绍道,公司从7月20日开始收割,安排了两台收割机同时进行作业,截至目前已收割了32万斤稻谷,预计在8月10日完成收割。
得益于该公司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先进农机的普及使用,旋耕机翻地、插秧机插秧、无人机植保、收割机收割,现在种田几乎全流程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满载稻谷的运输车可在田埂间畅行无阻,收获的稻谷将直接送到烘干厂进行烘干存储,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减少了粮食损耗,实现‘收割不落地、颗粒尽归仓’。”
饱满的稻谷顺着自动化管道倾泻入货车上。
良种育好苗,优品促丰产。今年开春,东路农场公司与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选择了“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特优9068”进行播种。“今年的早稻色泽好、结实率高,产量也比较理想,亩产达900斤,预计总产量达50万斤。”邢维敏说。
粮食安全,海垦有为。东路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按照海垦集团党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一场一品”战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耕水稻产业,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地力和生产力,促进水稻稳产增产,打响“东妃福米”品牌,推动东路优质大米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 | 海南农垦报
记者 | 林倩 蒙美顺 通讯员 吴川言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业邮箱: 3538774633@qq.com
联系电话: 0898 -685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