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国有企业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经营主体,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创新实践“企业+”联动发展模式,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让算法代替人工,助力“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利用南繁资源,打造乡村游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与商超结对合作,促进农产品拓销路、提质量……作为海南最大的国有企业,海垦集团始终牢记农垦姓“农”,切实将联农带农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创新模式、科技赋能、服务延伸等方式构建起“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长效机制,在琼岛大地铺就村企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模式创新筑根基:“企业+”织密利益联结网
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和牛养殖基地的分红大会上,6个村委会的代表手拿分红支票笑意盈盈——这是海垦草畜产业集团“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的生动缩影。该项目通过村集体入股、土地流转与务工相结合,累计带动900余人增收致富,分红达738万元,让村集体与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这种多元利益联结,正是海垦集团夯实联农带农根基的典型实践。
“联农带农不能是一次性帮扶,得让企业和农户变成利益共同体。”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探索的“企业+”模式,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农户需求,量身定制联结方式,夯实联农带农根基,让双方联得紧、拆不散。
分层施策的“企业+N”体系已在海南各市县落地生根。针对分散农户,海垦猪业公司推行“五统一”机制,在19个市县为合作农户提供从仔猪供应到保底回购的全流程服务,2021年至今已覆盖1200余人,贡献产值超10亿元;即便在生猪行业下行周期,合作农户户均饲养量仍稳定在1200头左右,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
海垦猪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农户最怕的是‘没技术、没销路、担风险’,‘五统一’机制给农户吃了‘定心丸’。仔猪公司供,技术公司教,猪养大了公司收,哪怕市场价格波动,也能保证他们有基本收益。”如何联动农户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让海南茶叶点“绿”成“金”?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旗下海垦白沙茶业公司与460户茶农签订长期合同,创新“基础价+超额奖励+季节浮动”三重定价机制,既抵御市场风险,又让茶农共享溢价收益。
采茶现场。
“以前茶农卖茶像‘赌运气’,行情好能多赚点,行情差可能赔本。现在有了三重定价机制,基础价保底线,超额了能分红,季节不同,价格也跟着调,茶农种茶更有劲头了。”海垦热作产业集团负责人介绍,为了能够保障茶叶产品的“质”和“量”,该集团在多个茶叶分公司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让茶叶品质更加稳定可控。
资源整合型模式则让集体经济与产业集群焕发活力。龙江农场公司打造大岭苗木产业园,通过“订单培育+代管代销+品牌赋能+合作分成”带动海南西部3000余户农户参与,年均增收2000万元,推动白沙苗木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旗下海口东昌胡椒公司联合大坡镇政府构建“胡椒银行”,整合4万多亩胡椒种植园资源,与2134户农户建立稳定供应关系。
不仅如此,海垦集团还与属地政府合作,共同发展林下经济,蹚出借“绿”生“金”双赢之路。红明农场公司与三门坡镇合作的荔枝林下种植凤梨项目,由企业负责技术与销售,两年实现销售收入944万元,为120户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三门坡镇一位参与项目的农户李强荣笑着说:“以前地里只种荔枝,荔枝季过后,土地往往闲置大半年。现在林下种凤梨,企业还教技术、管销售,我在家门口干活,一年能多赚万余元。”
科技赋能强内核:“智慧+人才”筑牢发展底盘
在橡胶收胶站,胶工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显示产量与收购价——这是海南橡胶智慧收购平台带来的新变化。该平台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收胶卖胶全流程数字化,不仅保障胶农利益,更通过“保险+期货”等业务,帮助11.07万名胶农规避价格风险。
科技,正成为海垦集团“带得稳”的核心支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
“新技术正在重塑农业的未来,公司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聚力技术、科技、人才等要素,多层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确保企业联农带农行稳致远。
生产技术革新正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海南橡胶积极推进“五化”标准胶园建设,广泛推广应用精准施肥、智慧收胶等先进技术提升割胶效率与质量,通过规模化种植、加工与贸易一体化运营,实现橡胶产业的高质与高产,有力保障国家天然橡胶战略物资的安全供应。与此同时,海南南繁种业集团致力于热带特色种苗的引育工作,已向农户发放榴莲等优质热带特色种苗19万株,依托“公益帮扶+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推动荔枝、柠檬等作物品类改良,并开展系统性商业化育种攻关,持续培育突破性农作物品种,为国家种业安全与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种子大会地展中心现场。
人才梯队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海垦集团与海南大学共建热带果蔬产业创新研究院,16名博士专家下沉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将橡胶植保、热带水果种植与加工、农机优化等关键领域科技论文带到田间地头,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集团将深化与属地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创新,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生态循环农业等新业态,通过持续放大“科技红利”与“示范效应”,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贡献“海垦方案”。
破局前行谋长远:政策协同需啃“硬骨头”
国企参与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机遇。
专业人士认为,国企在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面临多重困境。比如省级统筹机制缺失,易引发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竞争,导致重复建设、资源错配及闲置浪费;由于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的特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农业项目大多地处偏远或集中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配套薄弱,影响企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尽管成效显著,海垦集团在联农带农中也同样面临“成长的烦恼”。面对农业产业固有瓶颈,如何以强化省级统筹、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让联农带农之路行稳致远,成为当前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
“目前,集团在‘社会化服务+产业链’上持续发力,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努力做到企业发展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互相协调、有机融合。”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争做天然橡胶国家战略物资的提供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路者,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条主线,做好天然橡胶和南繁种业“两篇文章”,通过其自身的实践结果,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篇章提供坚实基础。
从“联得紧”到“带得稳”再到“收益久”,海垦集团的探索为国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范本。未来,唯有企业持续创新、政策精准发力、多方协同联动,才能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层瓶颈,让联农带农之路真正走得更稳更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乡村根基。
来源 | 海南农垦报
记者 | 郭祺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业邮箱: 3538774633@qq.com
联系电话: 0898 -685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