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产业发展产业动态 › 正文

奋进自贸港·企业动态|红明农场公司:圃里孕育新实“荔”

时间:2025-09-10 09:31:42

  9月的琼北,烈日依旧。在红明农场公司荔枝种质资源圃内,连片的荔枝树正舒展着绿叶,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

  荔枝种质资源圃。

  红明农场公司旗下海南荔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精华拿着手机和笔记本来到这里,一一观察每株荔枝树,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这看似平常的苗圃,实则是红明农场公司的“战略要地”,是培育荔枝新品种、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蕴藏着海垦荔枝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红明农场公司按照海垦集团党委的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坚守“一场一品”战略定力,打造160亩荔枝种质资源圃,做强自营核心基地,培育产业新实“荔”。目前已建设117.8亩,收集引进了65份荔枝新品种。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荔枝家族的多样性:既有大众品种,也有罕见品种;既有从广东、广西等地搜罗来的“外地户”,也有符合市场期待的“潜力股”。

  “2023年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及对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初筛出‘早精特优’的荔枝新品种,然后从母树上剪下芽条并嫁接(高位换冠)到公司资源圃的母树上。”红明农场公司总经理助理、经营管理部部长罗永强介绍。

  通过芽条嫁接技术,一株株“妃子笑”母树正在被赋予新的生命,“祥和荔”“王紫荔”“井冈红糯”“新球蜜荔”等形形色色、品种各异的荔枝品种在此安家,等待解锁更多的“甜蜜密码”。

图片

  技术人员在观察荔枝树的生长情况。

  “芽条嫁接是个环环相扣的精细活,就像做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李精华解释,气候、砧木大小、芽条质量、嫁接技术水平等,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因素。

  在种质资源圃内,每份荔枝种质资源种了5株至15株,整个资源圃内共种了2819株荔枝树。嫁接完成后,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新品种进行精细化的管护,并记录其在新环境下的适应性。

  李精华坦言,荔枝的口感和风味,受气候、土壤肥力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很大差异。比如“桂味”荔枝在广东产区以清甜爽口著称,而在海南种植则因高温多湿等原因,口感相较两广地区差些。相反,“妃子笑”在广东可能口感偏软、甜度淡,但到海南反而表现出更加清甜醇厚的风味,这得益于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气候。

  今年荔枝季,这些新品种迎来了收获期。红明农场公司举办了一场荔枝品鉴活动,从种质资源圃内精选出23个荔枝新品种,通过对外观、香味、甜度、果肉质地等多维度综合测评,评选出了“井冈红糯”“新球蜜荔”“王紫荔”“岭丰糯”“海垦12号”等5个表现优异的品种。“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这些品种的成熟期、产量及抗逆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其推广价值,并分阶段开展小试、中试与示范推广。”李精华说。

  记者随后来到红明荔海共享农庄的示范推广基地,只见工人手拿刀具,熟练地进行嫁接操作:选好树枝、削皮修边、挑皮接穗、缠缚嫁接膜,将“井冈红糯”的芽条嫁接到“妃子笑”母树上。目前,该基地已将“井冈红糯”“新球蜜荔”“王紫荔”作为重点培育品种,共嫁接了183株。

图片

  工人正进行嫁接操作。

  “这三个品种在本地气候条件下表现突出,我们希望通过嫁接改良,进一步提升其品质与产量,为未来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李精华补充道。

  “种质资源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农业领域。”罗永强表示,希望通过逐步优化荔枝种植结构,收齐早熟、中晚熟、晚熟等荔枝品种,以新品种塑造新优势。

  过去,红明农场公司主要以“妃子笑”为主,“一品独大”也导致了公司辖区内荔枝品种结构单一、产期集中,不仅增加了病虫害集中暴发的风险,也给销售带来了压力。现在,该公司通过建立种质资源苗圃,旨在通过品种差异化,提早荔枝上市时间、延长供应期,从而降低因荔枝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和市场风险,让海垦红明荔枝持续出圈。

  据了解,红明农场公司计划在今年内持续引进60个新品种。届时,资源圃内荔枝种质资源总数将突破120个,形成规模可观、种类丰富的荔枝种质资源库,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推动荔枝产业品种结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夕阳西下,荔枝园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中,工人仍在园中忙碌着,一株株新嫁接的荔枝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孕育新的希望。


  来源 | 海南农垦报

  记者 | 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