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 页产业发展产业动态 › 正文

奋进自贸港·联农带农|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推进优种优价助农新模式

时间:2025-09-26 08:55:22

  “以前卖荔枝,天不亮就得往几十公里外的收购点赶,晚一步就要被压价。现在在家门口的集散中心就能卖荔枝,价格还稳定,再也不用慌了!”回忆起过去销售荔枝的窘境,文昌市潭牛镇果农张恩满是感慨。如今,得益于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文昌基地公司搭建的荔枝供应链服务体系,他和周边农户的“卖果焦虑”没了。

  从文昌荔枝产区的“物流革命”,到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的“品种升级”,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正以“国企搭台、农户唱戏、订单兜底”的创新模式,以优种优价为抓手,注重多业态融合,实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以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破解海南热带水果种植“品种老化、上市集中、价格波动大、销售难”的四大痛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废弃厂房变身“增收枢纽”

  8000亩荔枝有了稳定销路

  在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文昌基地公司的荔枝集散中心,荔枝半自动化分级、分拣、预冷、仓储等加工设备,打破了传统人工分拣的弊端,2套分级分拣设备的效率远超400名工人的效率。

  谁能想到,这个“增收枢纽”的前身竟是废弃的椰垫厂房。2019年,经历了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文昌基地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立足琼北荔枝主产区三角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农户的“卖果难”问题——当地的5000亩荔枝因规模小,客商多在几十公里外设点收购,农户采摘荔枝后需长途运输,还常遭遇收购商压价甚至拒收。

  “公司锚定荔枝市场的前景,以荔枝供应链销售作为主业方向,2019年开始尝试开展农产品贸易供应链服务。”文昌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依托海垦科学院的荔枝长效保鲜项目,将椰垫老旧厂房升级改造,并引入保鲜技术与分拣设备,向下游客商提供场地、加工、仓储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功能优化,分拣加工能力从原来的每日10万斤提高至60万斤。

  这种“轻资产、稳收益”的模式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吸引了鑫荣懋、山姆、百果园等19家国内水果头部企业加入其供应商资源库。2024年,该公司荔枝营收达1.07亿元,辐射范围从文昌扩展至万宁、琼海、乐东、陵水等市县,累计解决约8000亩荔枝的销售难题。目前,该公司正筹备荔枝出口加工厂备案,让海南荔枝有望端上海外餐桌。

  文昌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逐年开展荔枝、胡椒、柠檬等垦区农产品自产自销统筹整合贸易,今年与蜜雪冰城总公司签订海南独家柠檬供应商合同,助力农产品销售。

  39万株种苗扎根田间

  5万亩红毛丹成为乡村振兴支柱

  在海南,热带水果种植业长期面临品种老化、上市集中、价格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等痛点。

  与文昌基地公司聚焦销售端不同,海南南繁种业集团保亭基地公司将发力点放在了种植端,以“优种优价”推动热带水果品种迭代升级。

  “公司开展优种优价助农项目的初衷,是破解传统种植困局、农户收益与品种质量脱节的问题,推动农业从‘重产量’向‘重品质’转型。”保亭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能激发农户采用优良品种、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从而实现增收致富,并引导农业生产向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提升区域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该公司基地累计向农户发放和销售热带种苗39.5万株,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水平、激发种植热情,带动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在公司的推广带动下,保亭红毛丹的种植面积已扩展至5万亩,该产业也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怕投入高、技术不过关,很多农户起初都不敢种。”保亭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今年2月至9月,公司在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连续举办7期“益农致富”讲堂,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的形式,教授红毛丹等作物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还派遣技术员驻点跟踪,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无人机打药、水肥一体化设备。

  与此同时,保亭基地公司还通过补光技术推动百香果早熟品种种植,1万亩百香果示范基地实现一年两熟,冬季也能供应鲜果,彻底打破了传统种植的上市时间限制,让农户四季有收成,全年稳增收。

  如今,在文昌基地公司的荔枝集散中心,每个季节都有满载鲜果的货车驶向全国各地;在保亭的百香果、红毛丹等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给果树施肥、修剪枝丫。海南南繁种业集团的创新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海南农户尝到“产业升级”的甜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 | 海南农垦报

  记者 | 郭祺 通讯员 吕鳌 方宗发 徐嘉孚